計劃生育在中國已經實施了40年,40多年來,中國少生了4億多人,卻帶來了老齡化以及出生性別比例失調。曾經有人調侃,在中國最難逾越的生育門檻,不是狹長的輸卵管和子宮,而是二胎。自去年10月份,國家放開了單獨二胎,一個孩子與父母見面的最長距離,卻變成了父母幸福的矛盾,想生又不想生。
截至2014年5月31日,全國提出再生育申請的單獨夫婦一共有27.16萬對,已經批注的有24.13萬對;截至7月份,全國除西藏、新疆外的29個。▍^(qū)、市)已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國家的大力倡導,為什么有些家庭不愿意生二胎?
養(yǎng)二胎寶寶的經濟成本比較高。在撫養(yǎng)、教育、結婚等方面,一個家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也承載著更多的壓力。社會學家調研報告顯示,一個家庭在孩子0~16需要付出25萬元;到孩子讀研結束則需要投入48萬元,這還不包括一些隱形消費;到孩子結婚,男子買房,女生嫁妝,整個花銷要達100萬。巨大的資金投入是眾多父母在二胎政策放開后選擇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去經濟成本外,養(yǎng)育一個孩子需要父母抽出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多的精力,同樣也需要把握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機遇。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機會成本四疊加,讓更多父母深思熟慮后選擇了不生育二胎。
盡管二胎政策已經放開,但是要扭轉廣大父母不愿生的意向,還需要社會的扶持。中國的生育水平多年以來維持在1.5—1.6的水平,要將生育率提升到1.8—1.9的水平,需要解決年輕家庭的后顧之憂,完善配套體系以及多重機制,讓社會為家庭分擔更多的撫育成本。